高二数学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高二数学】 2016-03-20本文已影响

  在期中考试结束之后,老师需要对试卷进行哪些分析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数学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一)

  一、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成绩整体的分析:

  1、总平均分91.26;模块平均分73,均比预期略低。

  2、高分群体比较单薄,120分以上仅55人,高分暂时看不到优势:其中140分以上3人;130—139分10人;120-129分42人。

  3、中间层人数高度密集110-119分67人;100-109分131人;90-99分143人;70-89分210人。

  4、后进面比较大:60分以下低分人数50人。

  5、各班成绩相对比较平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以上数据分析体现出:基础知识的巩固、计算能力的训练、书写规范的指导需一如既往地大力加强;高分段单薄反映出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有待重视,面对较大的后进面须加强思想疏导和教学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

  三、教学策略:

  1、巩固推进——加强新知识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提高熟练程度,做到理性把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趋于理性的直观。

  2、注重回头——充分利用广州市水平测试资料,将其合理分配到每天的训练中,提高对旧知识熟悉的同时,提高对数学思想的把握。

  3、方法引领——在选修部分学习的课堂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有驾驭问题分析过程的能力,做到宏观分析准确,微观处理到位。

  4、严抓规范——严格答题步骤的规范及解题思维的规范,规范审题过程(不要把审题简单化为读题!),切实加强问题的转译能力,强化表达问题的逻辑性,养成有理推证的良好思维习惯。

  5、关注落实——合理安排课堂内外作业,关注学生作业的质与量。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二)

  一.试卷总体情况:

  今年的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试卷,在试卷形式、结构、分值上与高考试卷保持一致,填空题12个,共60分,选择题4个,共20分,6个解答题,共70分。考查的知识涉及到第六章, 第七章的所有知识,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同时侧重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察,从试卷的整体水准可以看出编写者花费了一定的心血。但美中不足的是试卷的命题范围把握的不是太好,共有42分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还没有讲.

  二.阅卷后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建议:

  (1) 重视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从本次统测看,部分学生不会确定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不熟悉对数的运算法则;部分学生不会均值不等式等。所以,平时教学中狠抓“双基”落实不容忽视。 本次测试的第21题为课本原题,但学生做的并不乐观,所以教学时万万不能远离课本,必须系统地掌握每一章节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公理及典型例题,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及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必要时还应对一些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合理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强化目标意识与反馈意识,追求课堂的高达标率。

  (2)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从本次统测看:学生由于审题不清,题意不理解,运算错误,表达不规范、不准确丢分的情况较多。所以,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把好审题理解关,运算准确关,表达规范关不放松。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课堂内让学生多独立思考,自主审题,只有当学生在思考有困难或理解上出现错误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对学生运算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明确错因所在,是算理不理解还是算法不合理,是概念出错、公式记错还是思维方面的问题。平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答题要提出严格要求,要通过例题讲解示范,练习的讲评与作业批改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提出更高要求,填空题要求: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解答题要求:语言精练、字迹工整、完整规范。考生答题时常见问题:如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忽视分类讨论,或讨论遗漏或重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自然也是考试时的“失分点”,平时学习中,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应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4)查漏补缺,减少易错点

  平时对错题应及时订正,对易错、易混、易漏点进行收集和梳理,对自己常犯的解题错误,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再犯。

  (5)归类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对做过的习题和学到的方法及时进行回顾、检验和反思整理,关注那些形似质异和形异质同的问题,尝试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9-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知识 版权所有

回到顶部